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,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。——孙子《三国演义》中草船借箭是其中一个经典的情节,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这个“神人”形象而编撰的,包罗借东风、奇策、七擒七纵孟获等都是虚构的,但罗贯中的高明之处在于每个神化的事件历史上都是真实发生的,只是为了塑造形象把事情安插在了诸葛亮身上而已。
其实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借箭,一次是“草船借箭”,一次是“草人借箭”,可是这两件事情都跟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。草船借箭乃东吴孙权事迹《魏略》纪录:“建安十八年,权(孙权)乘大船来观军,公(曹操)使弓弩乱发,箭着其船,船偏重将覆,权因回船,复以一面受箭,箭均船平,乃还。”而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,也就是说周瑜火烧赤壁五年后才发生的“草船借箭”,而且主角是孙权。
当年,曹操攻打濡须,孙权亲自前往迎战,为了视察曹军军型,孙权乘坐一艘大船前去寓目,曹操于是就让兵士射箭攻击,船的一边扎满了箭,船身倾斜,孙权为了平衡船体,于是就让兵士们将船转过来,让船体的另一边受箭,这样船体双方就平衡了,观军完毕之后,孙权搭船顺利脱离,临走的时候还下令打锣击鼓,讽刺曹操。曹操看到这种情形,忍不住发出叹息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之子乃豚犬耳。
”表达自己对孙权有勇有谋的赞赏。而这个情节就被罗贯中看中,又添油加醋修饰一番,于是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神机神算,预测大雾天气,还用草人受箭这个故事。
张巡“草人借箭”守雍丘而真正“借箭”的案例却是来自于唐朝张巡。唐朝末年,安禄山起兵反唐,而且派遣令狐潮困绕雍丘(在今河南),其时雍丘的守将是张巡(山西永济人),城内只有两千军力,张巡熟读兵法,韬略在心。他留下一千兵士守城,剩下的一千精兵随着自己去袭击令狐潮的军队。
令狐潮认为雍丘守军少少,肯定不敢出城迎战,没想到张巡上来就带兵冲锋,打得他措手不及;越日令狐潮带兵架云梯攻城,张巡又让兵士将泡过油的枯草点燃扔下,烧的叛军惨叫连连,因此令狐潮多日久攻不下。可是时间一久,雍丘的军备物资开始不够用了,尤其是远距离武器弓箭越来越少,于是张巡计上心头。他先是派半夜从城墙顺绳滑下,对叛军举行偷袭,搞得令狐潮没睡一个好觉。等到偷袭次数差不多了,张巡开始下令兵士夜间将扎成人形的稻草,顺着绳子扔下来。
自己半夜就伸手不见五指,叛军瞥见城墙又有“人”下来,赶快用弓箭射杀,张巡不停放稻草人,令狐潮不停放箭,一晚上张巡就搜集到了整整十万支箭!这才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“草船借箭”!“草船借箭”的战争思维也被纪录在厥后修改的《孙子兵法》案例中,位列兵法“虚实篇”中,孙子认为兵法虚实原则的关键是要掌握战争的主导权,一方面先于敌人进入战场,形成以逸待劳的态势,其次还要使用“利害”引诱敌人不停行动,让敌人由“逸”变“劳”,资助我方占有行动上的优势。毫无疑问,唐代守将张巡对兵法虚实原则运用得很到位。
参考书籍:《孙子兵法》、《魏略》本文乃“文史马先生”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图片泉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实时联系删除,谢谢!。
本文关键词:历史上,发生,过,两次,“,草船借箭,”,但,都,乐动体育官方网站入口
本文来源:乐动体育官方网站入口-www.xztrxl.com